**************************
****** 尋找白鷺鷥之旅 ******
**************************
小時候在高雄經過愛河的時候, 常會聽到長輩遮著鼻子說: 這條臭水溝仔, 連一隻白鷺鷥也”沒願”(台語)停在這兒,….按昵喇這欸廢水流入去這條愛河當作水溝仔用,…欸么壽嘔,…..
直到高中搬來永和時, 走過永福橋時, 發現新店溪中還有不少的白鷺鷥飛來飛去, 心中還感到蠻感動的, ….至少台北人沒把這新店溪當臭水溝用,….直到有一次路過圓山的舊動物園, 看到污黑發臭的基隆河時, 小時候那種令人嫌惡發嘔的記憶又湧上心頭, …..更不用說身如鶴影的白鷺鷥蹤跡了. 直到此時我才發現: 原來白鷺鷥其實是反映了河流生態健康與否的指標, 如果河流中連不挑食的白鷺鷥都找不到東西吃時, 其實, 這條河流已經死了,….至於沿岸邊的人們呢, 她們的心情我不知道, 但至少我是希望能遠離水邊, 越遠越好,…..
但有一點我是肯定的, 我們家搬來永和是對的. 從此以後, 我慢跑的私房路線就是從永福橋頭起跑, 沿路一邊欣賞那些身如鶴影飛來飛去的白鷺鷥蹤跡, 一邊放空我那可憐必須準備填鴨考試的腦袋. 接著跑到公館, 再順著汀州路跑到福和橋頭, 再沿橋邊看看河中那些白色身影現在怎樣了,…..
工作多年後, 慢慢的都是搭小黃到處跑, 經過河邊時, 滿腦子都是工作, 而白鷺鷥呢, 我早就忘了! 最近, 拜無薪假之賜, 選了社大千里步道的活動, 還刻意幫自己與家人買了腳踏車, 當然, 也吹噓一下當年勇, 順便介紹一下我多年未見的老友”白鷺鷥”, 當然老婆大人見怪不怪, 但我那兩個小傢伙, 可就興致濃厚了. 於是我們一行三人, 就在5月17日正式啟程. 尋訪老友去也…..
只是一路上下來, 小朋友們都覺得很好玩, 但我心中卻不免有下列幾點感觸:
(1).在福和橋下尋訪很久, 絲毫不見白鷺鷥的蹤跡, 直到快到秀朗橋頭才看到幾隻….就只有幾隻,…..新店溪的水質似乎比我當年慢跑時要差多了, 我記得在縣長的政見文宣上曾看到說, 要用較自然的溼地淨水法淨水, 但我卻在回程時, 在環河東路四段上看到了頗具規模的”秀朗污水處理站”,….這究竟是因為台北縣太大了, 所以目前只有關渡等少數幾個指標性地方才有溼地淨水的做法!?還是因為,….!? 至少去年我們家重遊高雄愛河時, 觀感完全改觀了, 我們在 '鹽埕國中' 外的淨水處理廠參觀, 她們還真是做到了, 我還刻意租了個小黃沿著愛河往上游跑, 很訝異的是, 沿途都是還不錯的步道, 而景觀也完全改觀了. 這也不禁令我回想起基隆河, 現在是多麼的清新可人哪! 我們可是人口最多的大河之縣哪!
[終於找到的幾隻白鷺鷥]
[秀朗污水處理站]
福和橋下的賽車廠與傳統市場不見了, 可喜可賀, 但希望不要再像永福橋下的那個舊游泳池一樣, 建了又拆, 拆了又建, 數拆數建, 到底河邊空地的規劃是什麼? 它是公有地, 還是私有地, 若是公有地, 它被佔用或廉價租用了多久? 誰該負責? 市公所? 縣政府? 中央水利署?...X&@#.X....沿路騎著, 這種現象可真多, 例如: 舊的秀山游泳池那一大塊地, 就廢棄著多年, 腳踏車道就只有沿著那塊地圍牆的外圍的一個狹小通道而已, 還好河景還不賴, 再往外就掉下水去了. 多可惜呀! 若此處未來能有個左岸咖啡館躲在濃密的樹蔭底下, 將來重遊時, 在此發呆, 什麼也不想, 看著河中更多的白鷺鷥在水中覓食, 那又何必買張機票, 遠到西湖邊的咖啡館發呆呢?
[福和橋下的賽車廠與傳統市場不見了, 現為跳蚤市場]
[腳踏車道與河堤間有一大塊長久未被利用的地被圍牆擋著]
[河景還不賴的新店溪畔腳踏車步道]
(2).最令我不可思議的是, 這麼長的腳踏車步道, 沿路上都是草地, 沒有樹蔭, …..連棵樹都沒有, 看來此公園的造物主似乎是認為, 你最好是在太陽剛升起與要落下時再過來吧! 再不然就是在腳踏車上裝把遮陽傘吧! 我不曉得台灣有多少腳踏車道, 沿路上都是沒有樹蔭的? 我印象中外國的旅遊照中的步道旁都是有樹蔭.的, 例如: 西湖的沿湖邊與蘇堤與白堤上都種滿了垂白柳, 在這種步道上騎車才是享受哇! 或者像南投水里到集集的鐵道邊的大馬路上就種滿了大樹, 小時候的記憶, 至今仍令人難忘.. 有人說, 一顆榕樹所產生的散熱節能效果, 相當於幾噸的冷氣機. 可笑的是, 根據研究, 產生溫室效應最大的罪魁禍首是: (1).自用小轎車(室外), (2).冷氣(室內). 有人預期LED與太陽能電池才是未來最節能的產業? 不過, 我認為應該種多點樹才對吧, 只是這種公共財, 在經濟學上無從衡量, 所以不列入GDP計算之中., 甚至於因為有落葉要掃, 要增加人力成本, 所以樹枝太茂密要剪掉, 甚至於預算中能不種樹就盡量不要種, 畢竟這些都是成本減項, 而且無法產生所謂的經濟效益. 所謂, 十年樹木, 百年樹人, 他們的任期可都只有四年而已, 做好了績效算下任的, 做不好這任被罵臭頭, 還是不提也罷, 白居易建白堤, 蘇東坡築蘇堤植白柳樹的魄力與雅致, 我想, 在速食主義的當代台灣是不可能實現的了. 只是, 我相信上帝的資產負債表與人類的一定大有不同, 樹木一定會被列為高價資產, 而且折舊是負的. 而且園藝師父在天堂中的地位一定遠比創造衍生性金融商品的財務金童高多了,…
[這麼長的腳踏車步道, 沿路上都是草地, 沒有樹蔭]
(3).20年前我在美國的2位65歲的老房東(她們可都曾在哈佛做過博士後研究哪)告訴我一個秘密: 美國的國策就是”Brain In”全世界各國的精英, 透過這種”吸星大法”, 美國的國力透過吸引各國精英入住的腦力倍增了好幾倍,….這種說法後來也曾從新加坡同事那邊聽過: 新加坡透過花園城市的魅力, 吸引了來自華人圈及以外, 包括澳洲, 印度, 馬來西亞等南亞與東南亞的精英入住, 自此國力與影響力也倍增不少. 看來, 911後布希的反吸星大法可能正是美國近年來國力盛極而衰的因素之一吧! 反觀我們吧! 如果你是一家以研發為主的公司老闆, 你覺得你的員工們未來喜歡長住在黃浦江邊, 西湖邊, 維多利亞港邊, 還是淡水河邊工作? 況且這種產業又有群聚效應.
(4).去年曾有立委提議將松山機場改為類似曼哈頓的中央公園, 只需要桃園機場就夠了,…結果當然是被郝市長駁回, 畢竟將來還是可以透過松山機場與上海虹橋機場接軌,…..我也覺得大安森林公園太小家子氣了, 的確有中央公園的必要, 合理的來說, 樹木數量的分布應與人口數量成正比, 而且在地理的分布上, 森林也應與人口聚落貼近, 畢竟要透過亞馬遜河的森林(據說亞馬遜河流域產生了地球上幾分之幾的氧氣)所產生的氧氣來交換台灣的二氧化碳, 哪也未免太遠了, 為什麼不就近在淡水河流域河道旁大量植樹成林呢? 為什麼要讓這些地變成停車場, 教練場, 乾草坪, 甚至讓它多年廢棄不用呢? 比如說, 永和若有23萬人口, 那麼, 永和這邊的新店溪畔就應有23萬株的各類樹林才夠. 這樣呢, 大家一定樂於往水邊樹蔭下跑, 當然就不會沒事一個人開個四人座的轎車往郊外跑了, 而城市在夏天的平均氣溫一定可以低個幾度, 在家也可以少開點冷氣,
讓我在這裡癡人說夢一下吧, 我希望我兒子長大以後可以不必出國留學, 可以留在台北工作, 與我們一樣一起住在永和, 未來的景象希望是如下所述一樣:
(1).整個淡水河流域可以變成整個大台北的綠帶, 從飛機上看下來是幾條帶狀的森林穿透其間, 據說南京城從紫金山往下望時, 市區看起來簡直就是一片森林., 希望大台北未來能有過之而無不及也
(2).環河邊除了現有的腳踏車步道外, 也都能有大樹庇蔭兩旁, 騎車可以不必看天氣(大太陽下也可以騎), 隨時駐足往河中看時, 可以看到更多的白鷺鷥成群飛過, 嗯! 有天鵝或鴛鴦之類的也不錯, 河岸溼地也可以植上一些荷花點綴, 就像植物園的那種, 或台大醉月湖以前種的那種也不錯, 若能像西湖岳王廟前那麼大片的話, 就更妙了! 騎累了, 在適當距離內都有各類的左岸露天咖啡館可以坐下沉思, 發呆, 如果能有民歌手當場隨意獻唱, 那就更恰意了! 要不, 也可以隨時進入就近的夜市逛逛也不錯.(現在要進出河濱公園可就費事了, 因為到處都是堤防圍起, 只有極少數的入口, 要親水, 可真麻煩!)
[唯一的福河橋下的腳踏車道入口]
[唯一的秀朗橋下的腳踏車道入口]
(3).環河快速道路應視為遊園或遊河的大眾交通系統, 私家轎車禁止進入, 只能由公共汽車或計程車通行, 公車應截彎取直, 不要在市區繞來繞去, 發車頻率與準時性應向捷運看齊, 路權應還給大眾, 而不是給那種一個人開個四人座的轎車特權階級來使用
(4).未來看電腦展時可以到河邊森林旁的展場觀看, 而不是在101旁人擠人, 休息時只能往附近有冷氣的百貨公司跑. 看看其他國家的做法, 香港的商展是在中環維多利亞港邊的美景旁, 澳門則是以新開幕的威尼斯商人酒店要與香港競爭, 美國則是在拉斯維加斯開商展,……商人們做生意是吃喝玩樂一起來,…公幹之餘, 還可玩耍, 多好,….
丹麥靠牛奶與雞蛋可以富有, 荷蘭靠種花也可以富有, 台灣雖有幾個號稱兆元的產業把我們的GDP撐起來, 但在這些產業的就業人數非常有限, 而且雙D產業這些年來累積的投資效益是虧損的. 其實台灣的隱性失業(沒有意願找工作, 反正要找也找不到的人)非常嚴重, 勞動參與率也低.(我們的失業率是被嚴重低估的) 政府用租稅獎勵變相補貼外銷產業的成果是, 好不容易賺到存起來的積蓄(外匯存底), 也因每年競爭性的匯率貶值不斷的縮水, 或因莫名其妙的金融風暴而蒸發掉半輩子的積蓄. 真是情何以堪哪!
還是多種樹吧! 讓那些長年藏在統計數字中的隱性失業者出來種種樹吧! 減稅或消費券都只是讓GDP數字好看的短線操作而已, 這些財政或貨幣政策並不能挽救失業. 以工(種樹)代賑卻可以創造就業, 也可以還點我們欠大自然的債.
或許, 我們以前替老外作牛作馬的拼命壓低成本製造商品的路子是錯誤的, 重新學習過自然的生活, 或許可以吸引喜歡台灣的人來住, 反而會帶來更多的投資與就業也說不定呢!
*******************************
***答客問: 尋找白鷺鷥之旅***
*******************************
Q1.改善生活品質經濟才會發展,這觀點我非常同意,也一直這麼說。
==>我也非常同意
Q2.關於溫室氣體來源的結構,香港跟台灣完全不同,因為香港製造業轉到中國去了。台灣跟全球一樣主要是工業,交通大約是15~20%,台灣住商部門用電的排放僅佔1成。
==>非常謝謝您的統計數字, 但您要導出的結論是否是認為我們的製造業應該外移比較好呢?
==>其實除了汽車排放與冷氣外, 用煤的火力發電更是CO2排放的元兇之一, 這就是某些環保專家反對捷運的理由之一. 但核能發電當初又是如何被廢止的, 儘管科技進步已非當初車諾比事件發生當時所可比擬, 但偏執狂的執著, 讓用煤的火力發電取代了已經夠安全的核能發電. 即使是當初反核力發電最力的法國, 如今核能發電都佔總電力的一半以上, 而美國更有許多新的核能發電機組正在裝機, 準備運轉....偏執與執著是個人成功的要素, 但有時候卻是"一將功成, 萬骨枯", 準從政者豈可不慎哉?
Q3.保護既有的大樹比重小樹還更重要,至於用種樹來解決溫室氣體,種滿台灣海峽都不夠,更何況胡亂種樹危害不小(他日再詳述)。
==>我承認保護既有的大樹比種小樹還更重要, 而且破壞像松山煙廠裡的那些大樹更是一大罪行(如果有造物主的話), 但這並不表示種樹不重要, 而且也不表示只要種小樹. 我們不是有溪頭的台大實驗林嗎? 基隆路上不是有台大的實驗農場嗎? 台大不是有森林研究所嗎? 不該是讓她們一展所長的時候到了嗎? 我記得曾讀過一個科學報導, 一顆榕樹可以產生一台冷氣以上的效果. 不相信的話, 可以在炎夏盛暑之中, 到台大傅園中打盹一下就可以感受到了. 這感覺我在遊西湖時感受更深. 試問? 一棵樹要佔多少面積? 一個人一棵樹要佔多少面積? 除了淡水河與新店溪等河道外, 所有馬路邊與安全島如果都可以像新加坡一樣植上路樹的話, 這可以種上多少樹? 再加上把IC設計的研究精神帶進種樹這項大事業來的話, 一定要一百年才能有樹蔭嗎? 事在人為, 重點是沒人把它當成大事, 所以永遠不會成事. 而且既然把台灣當成一個大型的花園城市島來經營的話, 台北種不夠的話, 可以繼續往桃竹苗種呀 , 再不夠, 再往南呀? 為什麼一定要種到台灣海峽裡面去呢? 當兵時, 曾到過不同的海岸邊, 有種防風林的海灘土質都很好, 夏天也涼爽的多, 沒種防風林的, 夏天呆在海灘邊簡直像在地獄中一般.
==>亞馬遜森林, 西伯利亞森林, 印尼熱帶雨林,...應該都不是在人為控制的環境下生長的, 這應該都是造物主胡亂種樹之下的產物吧! 但全世界半數以上的氧氣全賴造物主胡亂種樹的恩賜才得以產生.
==>我們不是造物主, 所以不能亂種樹, 準從政者如此說, 我怎敢說不呢? 只是我很羨幕荷蘭人, 她們從以前就愛亂種花, 亂種樹, 亂種了幾百年, 如今產生了一個號稱花園城市的新加坡. (新加坡有幸受其影響, 養成了愛花愛樹的習慣). 荷蘭人的GDP中除了飛利浦與殼牌石油的貢獻外, 有一半以上都來自種花種樹所產生的所得,...我們不是打算從污染嚴重的製造業中脫身嗎? 脫身後, 我們要賴何以維生呀? 觀光? 靠老蔣的遺跡? 靠夜市的小吃? 靠日月潭? 阿里山? .... 這些能產生多少就業? 難道又要玩GDP數字遊戲嗎? 3D產業的產值各自上兆元, 但虧損累累, 更重要的是, 靠3D吃飯的就業人口太少了,...難道我們不能發展就業人口較多的精緻農業嗎? 難道精緻農業就只有水果嗎?
==>土石流不就是亂砍樹的結果嗎? 如果真有平均溫度上升2度的一天到來的話, 這些樹應該就是防洪防旱的第一道防線, 而且有這些樹的話災情絕對比沒種的情況下低的多